7月12日,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在外交部藍廳舉行,中建三局研發(fā)的全球首款“空中造樓機”—自帶塔機微凸支點智能頂升模架系統(tǒng)驚艷亮相。
今年以來,中建三局“空中造樓機”先后登上央視《大國重器》《深度財經(jīng)》和新華社《長江之夢》,凸顯工程局在超高層建造技術領域的絕對領先優(yōu)勢。
第一代頂模:低位頂模
從上世紀80年代起,我國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經(jīng)歷了多次升級,從傳統(tǒng)的搭設腳手架到滑模,再到爬模、提模,施工機械化、標準化、高效化程度不斷提高。進入新世紀,超高層建筑越來越高、結構越來越復雜,不僅要承受較大的垂直荷載,還要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,傳統(tǒng)模架難以滿足要求。如何在保證質量與安全的情況下提高施工速度,成為業(yè)界亟待破解的難題。
2005年,中建三局參與總承包高432米的廣州西塔。該工程平面呈類三角形,外周邊由6段曲率不同的圓弧構成,總工期僅1007天。若采用傳統(tǒng)施工技術,要如期完成施工任務,談何容易!
面對嚴峻挑戰(zhàn),項目研發(fā)團隊提出一個大膽設想:將施工豎向結構的模板和掛架懸掛在鋼平臺以下,采用大行程、高能力、支承在剪力墻預留洞處的千斤頂頂升鋼平臺,帶動模板與掛架整體同步上升一個高度,完成上一樓層的混凝土結構施工,最終第一代頂?!臀豁斏撈脚_模架體系應運而生,與傳統(tǒng)施工技術相比,顯著提高超高層施工工效。施工中,廣州西塔核心筒施工速度最快達到兩天一個結構層,總工期縮短280天,創(chuàng)造令人矚目的“世界速度”。
第二代頂模:模塊化低位頂模
盡管第一代頂模具有諸多優(yōu)點,但標準化程度低、難周轉、成本高,同時具有一定安全風險。
困難擋不住前行者的腳步。2009年,中建三局成立攻關小組,依托福州世茂國際中心項目,重點在周轉性、適應性、安全性三個方面開展攻關,將整個模架“拆分”為由多個標準組件組成的裝配式結構,從而實現(xiàn)模架在不同項目間的周轉使用,大幅降低成本;針對不同工程,研究基于頂模施工環(huán)境下塔吊、電梯、混凝土泵送等垂直運輸設備與模架銜接、協(xié)調與配合的最優(yōu)方案;為頂模應對核心筒結構變化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,提高其對核心筒變化的適應性;提高頂模設計的安全性,為施工中的“誤操作”提供安全保險;同時創(chuàng)新標準化組件,為頂模的不斷改進奠定基礎,促進頂模由創(chuàng)新設備向定型成熟的產(chǎn)品邁進。最終,中建三局成功研發(fā)第二代頂?!K化低位頂升鋼平臺模架體系,并在福州世茂國際中心、福州宇洋中央金座、無錫國金中心、蘇州國金中心、鎮(zhèn)江蘇寧廣場、重慶國金中心、天津現(xiàn)代城、天津117大廈等工程建設中大顯身手,施工總建筑面積超350萬平方米。
第三代頂模:微凸支點頂模
伴隨著建筑高度與建造難度的不斷提升,模塊化低位頂升鋼平臺模架體系的不足日漸顯現(xiàn):整體抗側剛度不足,承載力有限,置于核心筒內的支撐立柱、箱梁與塔吊、電梯的站位協(xié)調復雜。
為彌補不足,中建三局一舉打破傳統(tǒng)設計思路,利用核心筒外側墻體表面2~3厘米素混凝土微凸構造承力,單個支點承載力達400噸,除使承載力、整體性、抗側剛度、內部垂直運輸設備安裝空間得到顯著提升外,更重要的是在高效性、適應性、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實現(xiàn)飛躍。
2012年,在時為華中第一高樓、高438米的武漢中心項目,第三代頂?!⑼怪c智能控制頂升模架首次應用,最大高度27.8米,豎向橫跨3個半結構層,實現(xiàn)鋼筋綁扎層、混凝土澆筑層、混凝土養(yǎng)護層分層流水施工;長35米、寬35米的頂部平臺提供充足的施工空間和材料、機械設備堆場;并專門研發(fā)智能綜合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頂模體系的運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頂升液壓系統(tǒng)的推力也大幅提升至2400噸,可以將3萬名成年人同時頂起。第三代頂模先后運用于武漢中心、深圳華潤總部大廈。
集成平臺:“空中造樓機”
創(chuàng)新無止境。在第三代頂模的基礎上,經(jīng)過近兩年的研究試驗,中建三局研制出升級版“自帶塔機微凸支點智能頂升模架系統(tǒng)”—超高層建筑智能化施工裝備集成平臺,在全球首次將超高層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機直接集成于平臺上,實現(xiàn)塔機、模架一體化安裝與爬升,并將核心筒立體施工同步作業(yè)面從3層半增至4層半。
通過塔機與模架一體化安裝與爬升,突出解決了塔吊爬升與模架頂升相互影響、爬升占用時間長、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約超高層建筑施工的問題。以北京第一高樓“中國尊”項目的“空中造樓機”為例,自帶的2臺M900D塔吊相比常規(guī)塔吊安裝方式,可減少塔吊自爬升28次,節(jié)省塔吊爬升影響的工期約56天,減少塔吊預埋件400噸。
“中國尊”平臺采用封閉式全鋼結構,平臺面積1600平方米,施工荷載2300噸,工人置身其中,如履平地,可同時進行4層樓、幾個工種流水作業(yè),可抵御10級大風,完全不用擔心高空墜落的風險。目前,該平臺已應用于北京“中國尊”、武漢綠地中心、沈陽寶能國際金融中心項目。
從第一代低位頂模到第二代模塊化低位頂模、第三代微凸支點頂模,再到升級版的“空中造樓機”,超高層建造神器成為中建三局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致勝的“殺手锏”。截至目前,中建三局承建、參建20個省區(qū)市第一高樓、500米以上摩天大樓8座、300米以上高樓50余座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樓,仿若天地畫卷中顆顆璀璨的明珠,交織成一曲曲扣人心弦的華彩樂章,匯成“拔高”中國城市天際線的雄渾交響。